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,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。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、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,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。
据了解,2004年至2020年又连续十七年发布以“三农”(农业、农村、农民)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,强调了“三农”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“重中之重”的地位。
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,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举行。对2021年全国农业农村工作进行部署。会议讨论了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(讨论稿)》不出意外,经讨论修改完善后通过的《意见》,将成为2021年中央1号文件。
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》抢先解读
1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,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乡村振兴,是民族复兴题中之义。
2、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,稳住农业基本盘、守好“三农”基础是应变局、开新局的“压舱石”。
关键词:压舱石。有饭吃,才有底气。
3、构建新发展格局,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,农村有巨大空间,可以大有作为。关键词:巨大空间、大有作为。下沉市场,潜力无限。
4、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:农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
5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,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。
关键词:“四个最”
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、农村、农民问题,只有深刻理解了“三农”问题,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、这个国家、这个民族。
关键词:大历史观
如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?
1、有效衔接: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,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工作不留空档,政策不留空白。
2、常态化监测: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,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,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“两不愁三保障”巩固情况,继续精准施策。
3、产业帮扶: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,补上技术、设施、营销等短板,促进产业提档升级。
4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: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,多渠道促进就业,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,搞好社会管理,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、有就业、逐步能致富。
5、5年过渡期:党中央决定,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,对摆脱贫困的县,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。
6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: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。
7、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: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,合理把握调整节奏、力度、时限,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。
1、党中央决定,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,对摆脱贫困的县,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。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。
2、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,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这是“三农”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。
3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。
4、“米袋子”省长要负责,书记也要负责。
5、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“三农”工作上,当好乡村振兴的“一线总指挥”。
6、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、村“两委”成员,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。
7、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。
8、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。
“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”,有“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”。
这个问题,分三层:
1、(巩固脱贫)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
2、(推进振兴)全面推进乡村振兴
3、(加快现代化)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
1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,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
2、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,稳住农业基本盘、守好“三农”基础,是应变局、开新局的“压舱石”。
3、构建新发展格局,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,农村有巨大空间,可以大有作为。
4、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:农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、农村、农民问题,只有深刻理解了“三农”问题,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、这个国家、这个民族。
5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,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。
如何抓好粮食安全?
1、时间上,年年要抓紧: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,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。
2、数量上,18亿亩耕地红线: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,采取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,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。
3、质量上,高标准农田:要建设高标准农田,真正实现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。
4、保护上,黑土地保护: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,把黑土地用好养好。
5、科技上,自立自强: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,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
6、种地上,调动农民积极性: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,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,提升收储调控能力,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,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。
7、责任上,党政同责: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,实行党政同责,“米袋子”省长要负责,书记也要负责。
8、结构上,供给侧改革: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动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。
9、生猪上,恢复生产: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,促进产业稳定发展。
10、走出去,要支持:要支持企业走出去。
11、餐饮浪费,要制止: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。
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、广度、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,必须加强顶层设计,以更有力的举措、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。
具体而言,七方面举措:
1、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,顺应产业发展规律,立足当地特色资源,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,优化产业布局,完善利益联结机制,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。
2、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,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普及科学知识,推进农村移风易俗,推动形成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
3、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,保持战略定力,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,加强土壤污染、地下水超采、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。
4、要深化农村改革,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,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,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,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。
5、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,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,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,注重加强普惠性、兜底性、基础性民生建设。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,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、垃圾处理。要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,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,加强分类指导。
6、是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,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,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。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,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,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。
7、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,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,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,创新乡村治理方式,提高乡村善治水平。
1、县委书记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“三农”工作上,当好乡村振兴的“一线总指挥”。
2、村支书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、村“两委”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。
3、各类资源要突出抓基层、强基础、固基本的工作导向,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,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。
4、一批优秀干部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、本领过硬、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,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,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。
5、各类人才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,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。
1
-END-
特别提示:文章内容整理于互联网,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,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,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。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如有侵权请联系进行反馈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无意中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著作权,您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站将积极采取删除、屏蔽等处理。